首页 >> 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 >> 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庆余年 蛊真人 大奉打更人 假面(全两册) 凡人修仙传 不是吧君子也防 阳春止水 庶女攻略 总裁和他的男秘 BE狂魔求生系统[快穿] 
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 韩玉 -  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全文阅读 -  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txt下载 -  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最新章节

第二节 养成创造性人格 确保意义关怀的实施(2/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

(二)创造性人格之“美”

在人的德性观念中,“一个是至善的、我们能够为人类生活去构想的道德美德理想,另一个则体现在人们获得这一理想的不完善的努力中。”西季威克认为德性并不都是美德,美德包含在德性中,德性与美德的最大区别在于“意愿性”。当人在“德-得”中产生不断追求目的价值而排斥工具价值的“意愿性”,人就会自主生长美德,积蓄、迸发德性力量。

美德的本质是崇高的道德品质,教师专业伦理对教师的道德品质具有规定性,教师主动追寻教师美德,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随着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向底线伦理的回归,教师美德作为个人道德逐渐淡出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由养成教师专业道德到主动追寻教师美德,是教师在没有任何外在约束的情况下,主动、自发地追求美、创造美、展示美的过程,正如《春秋繁露·玉杯第二》所曰:“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作为培养优秀教师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追求美德。在追寻美德的过程中,自我审美情趣也会不断提高,自然就会注意用美的规律来度量自我和他者的教育生活,善于发现职业生活中的情趣,获得美的体验和享受。并用自己的言行启发“准教师”提高审美意识,使之学会理解美、鉴赏美。欣赏者把教师的诗性教育人生当作审美对象来体验,进而产生创造美的愿望和行动,创造性人格之“美”的教育力得以显现,成为“无言之教”、“无教之教”,教师教育者的创造性人格之“美”具有享用性、教育性功能。

一旦教师教育者具有了创造性人格之“美”,他们就会自觉地把职业性与生命性统一作为修炼人格的标准,通过德性创造美化教育生活。职业不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工作不再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暂时的寄居之所,他们在教育生活中寓居之、逗留之。“准教师”不再单纯是他们的工作对象,而是和他们一起成长的伙伴。在意义世界的创造中,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时地流露出教师劳动之美。内在德性之美与外在形象之美自觉统一点缀了教育生活,创造性人格之“美”的力量得以彰显。教师教育者的自我关怀与他者关怀相统一,他们以独立、超脱、安贫乐道的精神赢得“教师”的称号,赢得“准教师”的尊重与爱戴。

(三)创造性人格之“智”

为确保意义关怀的实施,关怀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关怀者要有意义关怀的热情,才能培养学生的意义意识和能力,为成就理想的最优自我提供价值引导和动力支撑。其二,关怀者应能够觉察关怀的限度,确当地对个体进行价值引导,将教师劳动的意义传递到学生的意识和心灵中,保持意义关怀的人性力量。可见,实施意义关怀,既需要教师情感地衍射,更有赖于教师的道德智慧。

“道德智慧是一种最高境界的道德,它融合了道德理性和道德非理性,使理性与非理性具有了相通性,而非分裂状态,是一种和谐、适度、圆融的精神境界。”具有道德智慧,是教师教育者创造性人格“高格位”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意义关怀的过程中,拥有道德智慧的教师能够运用它创造诗性教育生活,在教育创造中获得自由解放,在以“意义”关怀了他者的同时也关怀了自我。凭借道德智慧,他们运用共生的睿智,合理地把握教育关系,正确认识自我的幸福与学生、他者幸福的连带关系,主动构建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和谐的教育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师生身心均处于积极的自由状态。教师能够因人化育、因材施教,在反思性教学中善于运用教育理念关照教育实践,将教学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起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性。教师的道德智慧让教师不唯制度规范,且遵循教育规律,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在教师运用创造性人格之“智”将教育生活诗意化同时,其教育力也得以发轫。拥有道德智慧的教师会注意运用道德智慧启迪他者进行教育创造,指导他们摆脱教育实践中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各种矛盾,以及问题学生的困扰,培养他们具有知人、知己、知物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创造自己幸福教育人生的能力。以教育教育者为榜样,“准教师”逐渐清晰职业目标,意义关怀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

二 教师创造性人格与意义关怀

《论语·子张》中这样描述教师的教育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具有教育力,作为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教育者,需要具有“高格位”创造性人格。“高格位”创造性人格赋予教师以意义关怀的意识和能力,确保意义关怀的确当性、及时性。

(一)创造性人格教师具有意义关怀意识

象牙塔并非真空的无菌室,心灵也许会被社会生活中的消极面所震荡,推崇本能快乐原则衍生的幸福意识与生活方式也许会使人囿于“小我”拒绝筹划可能性。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关键要激发人的超越性,帮助他们拨开遮蔽意义的迷雾,培养积极向上的自我观念,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人,使之总能处于积极的生命情态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你可能会喜欢 凡人修仙传 我真没想重生啊 斗破苍穹 完美世界 大奉打更人 道君 吞噬星空 针锋对决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夜的命名术 蛊真人 ABO垂耳执事 怪物被杀就会死 痛仰 老祖宗她又美又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