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居危思危:国家安全与乡村治理 >> 居危思危:国家安全与乡村治理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蛊真人 丑闻 大奉打更人 庆余年 假面(全两册) 凡人修仙传 我的诡异人生 再世权臣 我的大宝剑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居危思危:国家安全与乡村治理 温铁军 -  居危思危:国家安全与乡村治理全文阅读 -  居危思危:国家安全与乡村治理txt下载 -  居危思危:国家安全与乡村治理最新章节

第二十一章 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理念转型及其试验(1/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

第二十一章

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理念转型及其试验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4ZDA064)成果,作者为何慧丽、胡方萌、符彬、潘国亮。本文原载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04期。】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应对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上层建筑范畴。高等教育形态,是具有一定历史使命的教育方式,体现了一个文明时代作为主要矛盾的经济基础和政治需求。

本文在阐述中国以工业文明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形态的历史使命及其弊病基础上,认为时代到了新的关口——由工业资本文明转型到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需要高等教育形态的转型,以与之相匹配,并成为它的助产婆。文章列举了当前与生态文明相呼应的几种新型教育形态的雏形,并呼唤完善对这种新型教育形态的制度设置,从而在培养生态型人才的使命中发扬光大。

一、生态文明为主导的教育形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现代出现的大学教育,作为国家工业化宏观战略的产物,在对我们这个传统农业文明历史悠久的发展中的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的国家百年的工业化而言,确实履行了其历史使命。由于近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和救亡图存的现实压力,从政府到社会对刚刚起步的大学教育均抱有一种强烈的国家功利主义态度。“政治事业之推动与支持,则首赖于人才。人才之培养,系唯大学教育之责。”【钱穆:《文化与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5页。】天津大学的前身——中日甲午海战后1895年成立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作为近现代以来我国的第一所现代大学,其创办宗旨为“兴学救国”,重点培养理工科人才,为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任务服务。伴随着中国上个世纪百年来的四波工业化浪潮,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师从欧美,到照搬苏联,再到师从欧美的历程,虽然每个时期的政治形态不同,但都显示出了教育本质是因应着中华民族百年来共同的政治战略目标——为救亡图存、改革开放的产业化发展目标培养主体力量——人才的。因为高等教育要面向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需求,其任务和内容则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分科知识为重点,其典型特征是作为大型集中化综合性学校,教育过程为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而设计,致力于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专门化人才。因此,专业教育、知识技能教育,其教学内容趋向于实用主义的专业化,教学组织趋向于形式主义的程式化,教学方法趋向于教条主义的传授式,这些现代化教育的变迁特点,为国家战略的指挥棒所指引,是工业文明在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使然。

时代到了21世纪初期,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赶超战略终于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到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事易时移,变化易矣。以工业文明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形态,也逐渐表现出了其弊病的一面。其重视知识技能型、分科之学的专业化,以及产业化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等严重事实。专业化的人才(包括专家教授等知识分子)形成了对现实世界的分裂或者抽离式的认知图式和生活样式,在对世界的真实认知上,“我们的专家们好似成千上万个盲人。他们用拐杖在大象的各部位乱捅乱戳。大象是什么,各人自有主张”【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吕明、袁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而综合人才或者全人教育却丢失了。如此,学生素质无法全面发展;学生自由研究空间大大缩小;学生创新思维难以养成。而且,产业化的教育发展,是适应非再生能源基础的需要而出现的,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均是基于培根、笛卡尔和牛顿等知识大家所奠定的机械论世界观。众所周知,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都依赖于非再生能源基础,“当非再生能源贮存告罄,以其为基础的全部经济上层结构便将开始分崩瓦解。上层结构的各处正在出现裂痕。但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所剩的非再生能源仍然难以胜任修补工作”【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吕明、袁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高等教育今日之问题正是“上层结构的各处正在出现裂痕”的表现。

执政党因应社会发展机遇和困境,于2007年提出了生态文明战略,于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认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总之,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工业资本文明发展到后期的危机以及转机使然。“生态文明的发展有赖于两大因素的实现:第一,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即地球上的生态环境状况从最终意义上决定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存亡;第二,生态文明时代的经济社会活动、人的文化心理变迁,需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基础性目标,以敬畏天地和自然为终极目标。它要求生态文明理念与道德准则在经济、社会、人文、民生和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发挥导向、驱动作用”【何慧丽、吕迅、王瀛昊:《作为生态文明形态的有机农业之道——以北京市天福园有机农庄的经验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116~123页。】,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与身体、各文明之间等都逐渐“生态化”“和合化”,以此体现新的文明时代特点。可见,所谓“环保”,已不只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全面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动指南的综合性理念层次的问题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你可能会喜欢 凡人修仙传 我真没想重生啊 斗破苍穹 完美世界 大奉打更人 道君 吞噬星空 针锋对决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夜的命名术 蛊真人 ABO垂耳执事 怪物被杀就会死 痛仰 老祖宗她又美又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