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铁血、杀戮与融合 >> 元:铁血、杀戮与融合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蛊真人 丑闻 大奉打更人 庆余年 凡人修仙传 再世权臣 心眼 我的大宝剑 一念永恒 阳春止水 
元:铁血、杀戮与融合 梅毅 -  元:铁血、杀戮与融合全文阅读 -  元:铁血、杀戮与融合txt下载 -  元:铁血、杀戮与融合最新章节

元朝帝王的“精神生活”(1/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

元朝帝王的“精神生活”

佞佛滥施

蒙古帝国兴起之后,施政残酷,赋税繁重,但在宗教政策方面却出奇的开放,允许“百花齐放”。当然,一切均有一个前提:为大元帝国服务!

刀光剑影之中,十字架、降魔杵、道锣、祅火,好不热闹。

蒙古人本身信奉的宗教,是一种多神的萨满教,即女巫跳大神的那种原始宗教,占卜烧骨,驱魔治病,祈祷“长生天”,信仰“三魂”,形式比较低级。成吉思汗时代,中原汉地的僧人海云和道士丘处机等人深得青睐。但并非是因为这些人的道行和佛法让铁木真开窍,主要是老可汗想从这些人身上得取“长生不老”术,典型的蒙古实用主义思想。

蒙哥汗时代,密宗高僧那摩获得信任,并在1255年于和林举办的僧道第一次辩论会上击败道士,蒙哥汗为此宣布,“佛门如掌,余皆如指”,把藏传佛教置于儒、道两教之上。

三年以后,僧道第二次辩论会——“开平之辩”,由忽必烈主持,由于他本人的“上师”就是吐蕃人八思巴,倾向性明显,自然佛教又获胜。

讲起元朝的藏传佛教,必定要讲八思巴这个人。此人是萨迦派首领萨班的侄儿,七岁时即能诵经数十万言,“国人号之圣童,故名曰八思巴”。萨班去世后,这位少年便被拥戴为萨迦派第五位教主。

1252年,八思巴在六盘山与时任总领漠南军事的蒙哥汗之弟忽必烈相见。由于行军要经过藏地,忽必烈把八思巴请来,想让他协助蒙古军到藏地征集军需物资。八思巴婉拒,表示说藏地地广人稀,财源稀少。忽必烈恼怒,便想马上打发八思巴回老家。但是,由于忽必烈的正妻察必信奉密宗,便劝夫君说,八思巴功德盛大,应该把他留下。此前,察必刚刚接受了八思巴的“喜金刚灌顶”。

“灌顶”本是古印度的一种宗教仪式,即取四海之水灌洒于国王头顶以致福运,后为密宗借用,常以此仪式向人行传法灌顶和结缘灌顶。女人喜欢这些奇怪的仪式,察必受灌后把自己价值连城的一粒硕大珍珠“贡献”给八思巴,崇敬得不行。

枕边风最硬,忽必烈传召八思巴觐见。为了保住萨迦派在藏的优势,八思巴历数自己宗族教派长期以来在吐蕃、西夏、印度等地的崇高地位。

派人查问,一切属实,忽必烈大悦,与八思巴日见亲近。

在老婆察必的撺掇下,忽必烈也想“灌顶”。关系好归关系好,八思巴非要忽必烈在仪式上跪受仪式,以弟子身份膜拜“上师”(即八思巴本人)。忽必烈不悦,蒙古人当时正在兴盛的巅峰,自然不愿意宗教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最后,还是察必提出一个折中方法:“听法及人少之时,上师可以坐上座。当王子、驸马、官员、臣民聚会时,恐不能镇伏,由汗王坐上座。吐蕃之事悉听上师之教,不请于上师不下诏命。”

这稀泥和得好,既让忽必烈脸面过得去,又给了八思巴在吐蕃“话语权”的实惠。

皆大欢喜之余,1253年初,忽必烈在大营中接受“喜金刚灌顶”仪式。当时,“弟子”三十八岁,“上师”才十六岁。

仪式结束后,忽必烈向八思巴“孝敬”了一块由巨大羊脂玉雕成的印玺,并赠黄金、白银、珍宝、袈裟无数。而后,八思巴经凉州返回西藏,但师徒二人精神上的关系十分亲密。

忽必烈支持密宗、推崇藏传佛教的最初出发点,无非是想“因其俗而(怀)柔其人”,统战手段而已。

但蒙古人一直缺乏健全的、高级的“精神生活”,佛教又“博大精深”,忽必烈很快就成为真正虔诚的佛教徒。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继汗位后,马上封八思巴为国师,授其白玉大印,“任中原法主,统天下教门”。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又设总制院(至元二十五年改名为宣政院),负责蒙古的一切宗教事务,并让八思巴负责。

所以说,忽必烈时代,八思巴成为元帝国一切辖地的“精神领袖”,真正的“教皇”。藏传佛教,终于奠定了他们在蒙古统治地区的无上地位。

八思巴对元朝做的真正有实际意义的一件事,是奉诏创制蒙古新字,这种文字,“其字仅千余,其母凡四十有一”。蒙古人兴盛后,曾依据畏兀儿字母拼写蒙古语言。所以,八思巴的“蒙古新字”,终于填补了元朝“立国规模”的一项大空白。

为表彰其功,忽必烈“升号八思巴曰‘大宝法王’,更赐玉印”。八思巴“新字”,实际上是在藏文字母的基础上,又弄出整套方形竖写的拼音字母。由于他本人精熟梵语、蒙古语,且是学者出身,在弟子的帮助下,创造出这种文字方案,应该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是,由于八思巴文难于习写,不能在帝国中下层以及汉人中间推行,元末渐废弃不用。现在,对八思巴文的研究,反而成为不少中外学者的“饭碗”——因为忽必烈时代的不少公文、案牍、碑刻以及钱币上均有八思巴文,许多佛经也译成八思巴文。

1276年,八思巴回藏地。忽必烈依依不舍,一直把这位“精神导师”送到青海的阿尼玛卿雪山之下,二人才依依惜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你可能会喜欢 凡人修仙传 我真没想重生啊 斗破苍穹 完美世界 大奉打更人 道君 吞噬星空 针锋对决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夜的命名术 蛊真人 ABO垂耳执事 怪物被杀就会死 痛仰 老祖宗她又美又飒